7月21号上午我们小队成员从厦门出发来到了永定洪坑村参观土楼,一路山花烂漫,峰回路转,百余处大小胜景让人陶醉,一座座土楼似飞碟般坐落在青山的怀抱中,被绿水环绕,壮观又抒情,它的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我们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我们参观的洪坑村,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洪坑村至今犹存30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可以说是浓缩的永定客家土楼博物馆。
沿着稀碎的小路一直走,我们先后参观了村中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府第式的福裕楼和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最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一砖一瓦上的青苔,泥土的芬芳,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穿越时空漫步在历史积淀的土楼中,充分感受到了建筑界的神话,它们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而让我们流连忘返。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几座经典的土楼建筑的风采吧!
奎聚楼
这是一座如布达拉宫般壮观的宫殿式结构的方楼,它依山而筑,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有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此楼是清朝翰林学士巫宜福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设计的,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赫,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奎聚楼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开中门迎接。我们置身其中,望向方正空间的一抹蓝天,一种发自内心的舒适感油然而生。
福裕楼
接下来我们到了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为洪坑方形土楼之首。1880年开始兴建,历经三年建成,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该楼仿西洋式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大楼依山面水、山青水秀,院外门楼因风水原因而旋转一个角度斜对水口,进入院内是一个宽阔窄长的前院,照壁前、小溪旁的护墙与地板用河石砌筑,构筑精细,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我们在感受建筑之精美的同时,也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如升楼
如升楼,建于1901年,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圆楼,也被称为“袖珍圆楼”。直径为十七米,楼高三层,只开十六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小巧玲珑。楼底直径仅有8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设一个大门,正对大门是中厅,内院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可以起到隔火作用。圆楼内院直径只有五米,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
振成楼
最后参观的振成楼整体特点外土内洋,中西合璧。它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是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既为全楼人婚丧喜庆的场所,又为族人议事聚会的大厅,还是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的地方。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土”、“洋”相对,在振成楼中得到鲜明体现。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有“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之风,为土楼中罕见。
伴随着落日余晖,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收获了感动,收获了认知,收获了一颗充实的心。夕阳之下,是我们队员坚定的身影,明日再启程!
图文:梁婷越 焦晓倩
排版:秦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