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福林村端园东地块微建造记
改造地点:福林村端园东地块
团队名称:嘉乡团队
指导教师:叶茂乐 陈锦椿 韩洁 李苏豫 王量量
参与组员:吴灿锋 周家正 曹梦瑶 朱恒弘 林瑞康
活动主办方:龙湖镇人民政府
「开篇——村庄调研」
本次活动由厦大联合我们嘉庚学院嘉艺乡建团队
入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龙湖镇福林村,对端园东地块微景观建造。
七月底我们对场地进行调研
在调研中团队通过现场踏勘、照片采集、访谈问询的的方式,
对村内的重点文物和风俗民情进行认知,
形成了完整的场地印象。
调研中最为触动我们的是
花岗岩门框、红砖墙、庭院、华侨民居
▲入户花岗岩门框
▲村宅庭院
▲红砖和花砖
▲华侨遗留的民居
特别是我们发现村内很多老建筑已经塌翻
唯独建筑入口的花岗岩门框依然屹立不倒。
调研期间,突然下起雨,
在村道中竖立的门框
给人一种“孤独守望者”的情愫,
这也成了我们方案设计的灵感来源。
「选材——基地认知」
村里给我们分配的是福林村端园东地块,
拿到基地的当天,
我们对地块改造的信心动摇了。
因为场地内,除了爬满牵牛花就是塌翻的墙体
几十厘米厚的垃圾,
前期整理的工作量较大,
光运输垃圾都拉了十几车
同时基地旁边还有一个县级文保单位
也给我们的改造提出了挑战。
▲基地周边环境
▲基地现状:杂草丛生,垃圾厚度几十厘米
▲基地现状:建筑主体倒塌,只剩下残檐断壁
▲用挖土机进行场地垃圾清运
▲端园
「谋篇——内容提炼」
在前期场地整理中,
我们发现如果能保留基地内的墙体,
能给我们场地增色不少,
为了防止雨季对墙体冲刷和塌翻,
我们立即选择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
基地内有一棵歪树不能保留下来。
▲雨水冲刷后墙面塌落
▲塌翻的墙体进行整修
同时发现塌翻的建筑厨房部分依旧完好,
我们选择对它进行保留,
改造成为地块内的休息亭子,
就此我们开始的场地的方案设计。
▲保留的花岗岩砌造的厨房,作为休息亭子使用
▲清理后的基地主入口视角
▲现场构思的草图
「布局——构思成形」
在场地整理过程中,
多位指导老师都给地块提出了改造意见
方案的思路逐渐成型。
▲总平面图
▲主题提炼
远期来说,场地旁的端园会改造成为华侨记忆馆,
本次地块的改造也将成为其服务的公共空间
和供村民休憩的活动场所。
因此我们从福林桥村的特点提出“侨乡”“家乡”的关键词,
通过对关键词的提炼出了“归乡”的主题。
在微更新中希望通过空间引导和串联的方式,
让人在游览中找寻归乡的仪式感。
设计构思借助场地现有的空间围合关系,
通过空间寓意的方式,
形成村口-村道-庭院-入户-怀思-静憩-探寻
的归乡七步走空间语境。
▲归乡路径
设计将旧红砖、废弃的花岗岩门框、燕尾脊、石头亭等
地域特色的造型语汇进行融合,
特别是利用花岗岩门框,其作为“孤独的守望者”,
竖立在归乡路上,触动着离乡人的心弦。
▲效果图一
▲效果图二
▲效果图三
▲效果图四
▲总平面详图
「建造——建造过程」
因为本次活动的经费有限制,
经过几次与村委和施工团队的沟通
将方案设计和造价调整到较为合理的阶段
于8月初团队所有队员入场进行改造。
在项目建设中,团队分工明确
有助于项目推进和实施
在烈日下同学们配合工人进行场地内的整理和搭造
▲队员在挑旧砖
▲搬运石板
▲讨论清水砖搭建
▲队员在进行墙体粉刷
▲用毛笔写字刻石板
▲和水泥砂浆
▲团队现场合影
▲队员特点
▲晒成砖红色肌肤的指导老师
每天晚上进行实践总结和第二天任务分配
形成了系统的方案设计—场地实践
—实践总结的工作方式。
▲每天晚上由队长主持进行实践总结
期间指导老师韩洁、王量量和李苏豫邀请
中国建筑设计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院总建筑师郭海鞍
来现场进行设计和施工指导。
龙湖镇镇长张志雄等领导来现场进行指导和慰问,
大大提高了团队建造的积极性。
▲郭总进行砌砖建造方法的指导
▲与指导专家合影
▲队员周家正向张志雄镇长做项目解说
▲与龙湖镇和村委领导合影
施工接近尾声,晋江市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文福调研福林村
叶茂乐副教授在现场为他做简短的项目汇报
▲黄部长在施工现场听取叶老师简短汇报
通过项目的设计和现场施工,
大家也开始意识到,方案设计只是项目成形的动力之一。
施工管理、施工工艺、造价限制和业主沟通
都会影响到项目的推进和成形,
期间也出现不少不可控制的因素。
比如原计划一天完成花池砌砖
后因施工难度和误差,将近花了4天时间。
▲曲线花池贴砖
▲施工尺寸不准确,影响贴砖的拼合度
花岗岩门框因尺寸和构造问题,
花了2天时间,远超我们半天内完成的预期目标。
▲红砖、窗花和花岗岩组合门框
另外施工工艺达不到预期效果,
也影响了场地的环境品质。
不过毕竟这次活动是在
限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展开,
感谢施工团队全程对我们技术的支持,
我们也争取在限制的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效果。
▲改造前全景
▲改造后
▲改造前入口
▲改造后
▲改造前墙体
▲改造后
▲改造前山墙
▲改造后
▲改造前山墙
▲改造后
▲改造前墙体
▲改造后
▲改造前茶室
▲改造后
「结语——项目意义」
可以说本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项目,
不仅在实践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也给每位指导老师提供了拓展思路和丰富阅历的机会。
微景观建造对于政府来说,
是改善居民环境的重要方式;
对于乡村来说,
能带动村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对于教师来说,
能让专业知识在实践项目中得到检验和修整;
对于学生来说,
能将书本知识进行实践转化。
这是一种多方受益的活动项目
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龙湖镇政府
以及福林村村委的全程支持
我们也希望通过高校团队的微薄之力
推动区域内的乡村建设。
【成果场地摄影】
归乡七步
▲第一步:村口(隐喻)
拍摄:林瑞康
▲第二步:村道
拍摄:林瑞康
▲第三步:庭院
拍摄:陈锦椿
▲第四步:入户
拍摄:陈锦椿
▲第五步:怀思
拍摄:叶茂乐
▲第六步:静憩
拍摄:叶茂乐
▲第七步:探寻
拍摄:陈锦椿
家乡
是一种模糊的记忆
家乡
是一断深刻的回忆
不管你走到哪里
请铭记那些孤独
守望的故里
看过红砖,走过庭院
穿过门框,喝过茶汤
离乡的人
你心在何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