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T

闽清|樟洋村

一个高山之上世外桃源的传统村落

樟洋村座落在国家级闽清县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境内,四面环山、民房密集、山峦叠嶂、环境整洁,拥有万亩生态公益林及3 个千亩果蔬基地,种植雪柑、脐橙、茭白、槟榔芋,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高山村。村庄拥有800 多年的“村龄”,历史悠久,底蕴浓厚。历经岁月的洗礼,村中的古道、状元题刻、祠堂、宫庙、古民居等洋溢着凝重的古韵芳香。2015 年,入选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闽清|樟洋村

一个高山之上世外桃源的传统村落

樟洋村座落在国家级闽清县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境内,四面环山、民房密集、山峦叠嶂、环境整洁,村庄拥有800 多年的“村龄”,历史悠久,底蕴浓厚。历经岁月的洗礼,村中的古道、状元题刻、祠堂、宫庙、古民居等洋溢着凝重的古韵芳香。2015 年,入选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0
年历史
0
平方公里
0
0
幢传统建筑
0
年历史
0
平方公里
0
0
幢传统建筑

360

Travelers' Map is loading...
If you see this after your page is loaded completely, leafletJS files are missing.

地理区位

Geographic Location

樟洋村距闽清县城东北约15 公里,四面环山,并与石郑村、榕院村、榕星村、北溪村相毗邻。

LOC

Locat

地理区位

Geographic Location

樟洋村距闽清县城东北约15 公里,四面环山,并与石郑村、榕院村、榕星村、北溪村相毗邻。

Travelers' Map is loading...
If you see this after your page is loaded completely, leafletJS files are missing.

自然生态

Physical geography

Natural ecosystems

樟洋村四面环山,山上青松翠竹葱茏,植被覆盖率超过60%。山下盆地田野空阔,盆地中一条名曰清溪的溪水向西蜿蜒而去,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平均海拔在300 米左右,属东南丘陵。

Eco

自然生态

Physical geography
Natural ecosystems

樟洋村四面环山,山上青松翠竹葱茏,植被覆盖率超过60%。山下盆地田野空阔,盆地中一条名曰清溪的溪水向西蜿蜒而去,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平均海拔在300 米左右,属东南丘陵。

村民记忆库

Collective memory

这是一个被遗忘在旧时光里的古村落,处处透着古朴气息,带给人一种久违宁静的古村落。樟洋村在静谧的深山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耕读文化,还延续着樟洋人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期许。

村民记忆库是一个村民集体记忆的合集,里面讲述了樟洋村村民的各个场所记忆与文化~

村民记忆库

Collective memory

樟洋村在静谧的深山中,不仅承载着厚重的耕读文化,还延续着樟洋人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期许。

传统文化&历史

Traditional Culture & History

History

传统文化&历史

Traditional Culture & History

祠堂文化&宗族

Clan Culture

樟洋村聚族而居,宗族观念浓厚,村内有邓氏、林氏、刘式等,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祠堂文化。

摩崖石刻&郑性之

Rock Carvings of Xingzhi

南宋状元郑性之曾经在樟洋村的古驿道上留下题词:“万松岭”、“磨崖石刻”,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详情,请前往PC端阅读

祠堂文化&宗族

Clan culture

樟洋村聚族而居,宗族观念浓厚,村内有邓氏、林氏、刘式等,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祠堂文化。清代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林氏祖祠有8块乡人中举旗杆石,两个支祠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以移动文物。

摩崖石刻&郑性之

Rock Carvings of Xingzhi

南宋状元郑性之曾经在樟洋村的古驿道上留下题词:“万松岭”、“磨崖石刻”,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耕读文化

Academy Culture

耕读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文化,所谓“忠厚传家远,读书济世长”,是各个阶层普遍认可的社会共识,可解读为“耕以致富、读能荣身”

建村历史

OVER

THE

YEARS

timeline_pre_loader
明代嘉清年间(公元1550年)
始祖宏公系明代嘉清年间(公元1550年)迁至樟洋村,繁衍生息。
宁宗嘉定元年(1208)
郑性之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平将军节度判官。

绍定六年(1233年)

郑性之中得科举状元回到家乡,再踏上无名岭时,便触景挥毫,书就“万松岭”三大字勒与石上,此后又多次落墨乡梓。
民国己卯年(1939)
樟洋村由闽侯县小樟乡划入闽清县管辖。
2017年美丽乡村
樟洋村列入2017年“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幸福家园”市级示范村建设。
2015年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2015年,樟洋村入选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Archi

null

炉边厝

“炉边厝”又名“炉边寨”,既是厝又是寨,是合院围屋与堡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占地9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寨,通过横厝相连。

null

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代,供奉文昌帝君。原为学堂读书之用,兼作祭祀孔子场所。

传统建筑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樟洋村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沿村落主要交通道路分布,文昌宫、炉边厝、林氏祖祠、刘氏支祠等多个重要建筑及遗址。

传统建筑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樟洋村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沿村落主要交通道路分布,文昌宫、炉边厝、林氏祖祠、刘氏支祠等多个重要建筑及遗址。

Feature

地方特色

Rural Local Characteristics

祠堂文化

Ancestral culture

祠堂是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由于樟洋村内姓氏较多,林氏祖祠、林氏支祠、刘氏支祠、邓氏支祠等场所和大多数祠堂一样,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尊祖敬宗,纪念祖先;二是寻根问祖,联络宗亲;三是进行道德教育;四是增进知识,联络感情,发扬农村文化活动;五是民俗文化收藏陈列的重要场所。

农耕文化

Farming culture

樟洋村村域拥有大量农耕用地,村民种植茭白、芋头、柑橘等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景观

寨堡文化

Zhaibao(A special architecture)

寨堡文化以炉边厝为代表,建筑及装饰细部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宗教文化

Clan Culture

宗教文化以毓麟宫、泰山殿和玄天上帝碑为代表,樟洋村宗教文化氛围浓厚,
除改为学校的文昌宫外,有两座民间信仰场所(均为水神崇拜,始于福州),一座教堂。

摩崖题刻

Inscription on the stone

南宋状元郑性之题词的“万松岭”、“磨崖石刻”和古驿道,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rev_slider slidertitle=”肖厝民俗 1″ alias=”e88296e58e9de6b091e4bf97-1″]

Photos

摄影比赛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摄影比赛

Photography Competition

更多详情,请前往PC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