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举行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联合工作坊,乡建社的小伙伴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参加工作坊的同学包括了建筑、规划等专业的同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由陈老师带队,厦门大学则由王老师带队。
周一下午是这次活动的第一天,行程较为简单,由厦大的同学带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同学游览校园。在领略校园美景的同时,新国大的同学通过参观校史馆也对校园的文化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简单介绍工作坊行程后,第一天下午的活动宣告结束。
周二上午同学门早早来到了鼓浪屿上,这天的行程是参观鼓浪屿。这一天共同参与活动的还有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池兆森总领事以及鼓浪屿管委会的吴老师。同学们主要参观了鼓浪屿上的古建筑。幸运的是,在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得以进入一些平日不开放的建筑内进行参观。新国大的陈老师在参观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向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引申知识。在参观林文庆故居时,陈老师介绍了笔架石和风水石与建筑本体的关系,在考虑建筑保护时,不能忽略了周边场地景观的关系,建筑本体和周围的环境都是当时历史文化的共同载体,不可分割。吴老师在鼓浪屿管委会任职多年,接触过众多丰富的史料,在介绍建筑时不仅对当时的文化历史侃侃而谈,还介绍了古建修缮时具体的策略,让同学们了解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获得的信息。在参观“海天堂构”时,吴老师介绍,多数人只知道“海天堂构”,却忽视了它对面室内的“鹿礁千顷”,这其实是一副对联,“海天堂构”描述的是人们从外面看建筑时高大宏伟的观感,“鹿礁千顷”则是以前人们从室内看外面农田时的观感。除了林文庆故居、海天堂构外,同学们还参观了黄荣远堂、美国领事馆旧址、汇丰公馆等建筑,收获颇丰。
吴老师讲解
陈老师讲解
周三大家一起乘坐大巴来到泉州市晋江福林村进行参观。在大巴车上,乡建社黄同学向大家介绍了福林村的基本概况。福林村是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但也遭遇了许多乡村共同的问题——空心化。福林村华侨众多,在福林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村内有众多古建,既有传统古厝也有番仔楼。到达福林村后,在村委会的导览下,大家参观了檀林古街、绿野山房、福林寺、端园、逊沁故居等地。期间还有幸接受了晋江电视台的采访,谈了对福林村的感受和印象。中午吃完午饭后,大家又来到了晋江五店市。五店市是在当时拆迁中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经过清华大学重新规划后,结合原有建筑和迁建建筑打造为现在的景点。通过导游的讲解,大家了解了闽南传统古建的出砖入石、燕尾脊等传统建造手法和建筑特征以及建筑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参观书投楼
晋江电视台采访
周四,新国大的同学们和陈老师独自前往土楼进行参观。周五下午,他们来到了海沧青礁院前社。乡建社小伙伴们自然邀请他们前往红砖宅角工作室。作为主人翁,乡建社的小伙伴们早早布置好场地,大家在文创展示室内听李佩佩老师和陈社长分享了院前社建设那些事。佩佩老师分享了作为一个“外来者”陪伴着院前成长的经历,而陈社长作为本地人带领院前的建设则又是另一种经历。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带给了同学们不同的感悟,对乡建工作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演讲结束后,院前的讲解员带领同学们游览了院前社。工作坊到此正式结束。
乡建分享
为期一周的联合工作坊虽然过得很快,但乡建社的小伙伴们和新国大同学们有了很多交流,经历宝贵。工作坊结束后新国大的同学们会根据一周的行程制作小短片,主页菌希望在他们制作完成后能与大家分享。红砖宅角工作室这次有幸迎来了挂牌后第一批正式客人——新国大的同学和陈老师,希望以后工作室能迎来更多来宾,发挥更大的作用。